瑞穗证券沈建光硬着陆风险已成主要防范对象
瑞穗证券沈建光:硬着陆风险已成主要防范对象
7月10日公布的中国出口数据不佳,侧面体现了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经济不断下滑。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7月11日表示,海外经济低迷对出口的影响及影子银行爆发式扩张这两大风险,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的两大主要因素。 沈建光研读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讲话认为,李克强总理此次表态与以往有明显不同。在沈建光看来,李克强总理首次谈及增长率、就业不滑出下限,“表明了决策层对当前形势十分担忧,在通胀大大低于目标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失速即硬着陆风险是主要防范对象。” 沈建光将此看作一个关键信号,“意味着未来防止经济硬着陆将是主要政策任务”。 沈建光分析称,应对经济下滑风险加大,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难言积极,特别是今年至今的财政政策仍然过于保守,他认为“财政政策并未做到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财政政策‘积极’的定调”:1-5月公共财政支出增速仅为13.2%,远低于过去5年平均25%的增速,而放到更长的时段来看,这一增速也是自1998年以来同期增速的最低水平;结构性减税、转移支付等利好政策也并未得到全方位体现。 沈建光认为,在经济减速风险不断加大之下,适时调整政策措施确有必要。外需恶化已经开始考验“克强经济学”。他表示,“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定义为:理顺要素价格、打破准入限制以及涉足改革深水区。 对于协调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大规模经济刺激固然不可取,但沈建光从另一方面指出,没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也会步履维艰。 因此,沈建光强调调结构与稳增长协调并进。稳增长与调结构不应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例如,消费信贷、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的刺激政策既是结构转型的重要体现,亦能促进增长。另外,沈建光也指出应总结早前经济刺激计划的教训,稳增长政策不应该再让银行承担准财政功能,如果能够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发行调结构特别国债,专门用于保障房、基础设施、水利及新技术和新能源等项目建设,便可有效拉动投资,也能作为杠杆带动地方融资与保障房建设,对稳增长与调结构均有裨益。 对此,沈建光建议,当前货币政策方面,考虑降息与推进利率市场化。而财政政策方面,加快减税、增加转移支付给低收入人群和财政拨款加大基建投入等政策的推出,来抵制经济持续下滑。 他还指出,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也将释放更多潜力,伴随着户口制度、农村土地流转以及财政改革等城镇化核心内容的持续推进,才有希望支持未来五年经济增长达到7%。